一家协会说色条是“编码”,另一协会说是“电眼定位点”
两家协会都表示色条与牙膏成分无关,不能作为选购依据
“看颜色,买牙膏”、“牙膏管底颜色不同成分不一”、“国内的牙膏包括儿童牙膏居然大多都是化学的”……近日,一些关于牙膏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引起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妈妈的恐慌。
不过,这些网帖的说法可能只是以讹传讹。昨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得知,牙膏包装底部的颜色条与牙膏的化学成分毫无关系,不能作为选购牙膏的依据。
●网帖爆料
牙膏管尾部色条大有玄机
近日,一则名为《留心牙膏标识》的帖子广为流传。帖子上写着:牙膏管尾部的颜色彩条分为红、绿、蓝、黑4种颜色,红色代表天然+化学成分,绿色代表纯天然,蓝色代表天然+药物成分,黑色最可怕,代表纯化学成分。帖子中还特别提醒说,国内的儿童牙膏大多是化学的。
由于牙膏是每天都要接触的生活必需品,这则消息引发网友的极大关注。昨天,记者所在的几个QQ群也都在热议这个消息。
“牙膏还有纯化学的?”群里有些人开始紧张,纷纷查看自家使用的牙膏,结果发现,牙膏管底的确有不同的颜色标注。
“中华芦荟是绿色的。”
“我家用的两支中华,蓝色的。”
“这说法可靠不?刚才去看了家里的牙膏,我们大人用的超市买的佳洁士是深蓝色的,但是宝宝用的儿童牙膏是黑色的啊。”
也有人表示质疑,网友午后清梦说:“鄙人的外子在口腔医院工作,从未听说过这个说法。纯天然是不可能的,拆封三四天就会坏掉,就算放冰箱,也不会超过一个月,不可能不添加一些化学品的,你如果自己动手做过果酱什么的就知道。所以,什么纯天然,都是狗P,吹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选择一些正规的牙膏。我觉得完全不用听‘化学品’就色变,常规的化学品,也是完全可以正常用的。”
昨天,记者去超市仔细看了各种品牌的牙膏,发现确实如帖子中所说,牙膏管的尾部分为几种颜色。
●记者追踪
颜色标识到底干嘛用的?
企业:用于封装时定位识别
颜色标识真的代表牙膏的成分?针对网友的担心,记者昨天联系了广东一家牙膏生产企业,客服人员说,颜色条绝不是含有化学成分与否的标志。
记者又连线立白牙膏生产商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首席新闻发言人、副总裁许晓东告诉记者,那个深色的条纹或光标,用于膏管封尾设备与牙膏管自动对位,根据电眼对位后夹紧加热,进行封尾操作。类似的电眼在其他薄膜上也有,用于控制自动切刀的切割部位。
许晓东的说法也得到了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认可。
昨日,该协会就发表声明称,上述网帖的说法是错误的——牙膏包装底部的颜色条是用于牙膏生产过程中产品封尾时的定位与识别,被称为电眼定位点,常用的有红、蓝、绿及黑色等。电眼定位功能在印刷软管类包装的时候很常见,用于在产品制作完成后,软管自动填充时,封尾机定位感应用的;充料完成后,软管放在自动封尾机,机器感应到相关颜色点,开始自动封住软管,以确保封尾时包装处于正确的位置,与产品的成分无任何关系,传言中所提到的“以牙膏管底部颜色条区分牙膏成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消费者无任何的指导意义。
专家:用来区分牙膏的用途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持不同看法。昨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颜色标识是用来区分牙膏用途的。
“颜色标识不是国家强制性的要求,行业里面也没有相关规定。这仅仅是企业行为,实际上是企业对它不同的产品,用一个颜色来加以区分而已。”董金狮说,比如消费者买了某品牌牙膏以后如果觉得这个牙膏有问题,然后向企业投诉,如果是通过电话,只要说明牙膏管尾部是什么颜色的,这样对方就能很快了解到,你买的可能是什么种类的牙膏。
既然确实有颜色区分的做法,那么这四种颜色是不是像网帖所说是指不同的成分?儿童牙膏所用的黑色标识是代表纯化学的吗?董金狮说,颜色确实有它特定的含义,但是与网帖所指完全不同。
董金狮说,虽然有这几种颜色,但不是像网上所说按照化学成分来区别,而是按照用途来区分:红色基本上是儿童用的牙膏,不是网上所说的“红色代表天然+化学成分”;蓝色主要是带有美白作用的,里面加了美白添加剂;黑色的是不带美白,清除牙渍的;绿色主要是带有药物性的。
●特别提醒
如何选购牙膏?专家:看说明书
消费者到底应该如何选购牙膏?颜色标识有参考意义吗?
董金狮告诉记者,牙膏包装外部的颜色只是企业自己的一个内部编码,并不能作为购买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含不含有化学成分的判断标准。
董金狮说所有的牙膏其实都有化学成分,消费者选购时还是要看牙膏上的说明,比如说儿童牙膏会标注是儿童用的牙膏,儿童用的牙膏国家有规定,比如对氟含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保护儿童的牙齿,儿童牙膏含氟量更低一些。此外,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牙齿的情况来选购,如果要买有治疗作用的牙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牙膏颜色门”的背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几天,关于“牙膏颜色门”的帖子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部分消费者的恐慌。在这背后,是消费者对牙膏等日用品质量问题的担忧。
鸡蛋是人工合成的、羊肉是老鼠肉冒充的、大米是镉超标的、吸水管是致癌的……最近,类似的新闻让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一旦有啥风吹草动,就难得淡定。
更何况,牙膏最近是非不断。5月4日,本报曾报道过“牙膏含漂白剂”的新闻。据报道,佳洁士等6品牌的美白牙膏被爆含有亚硫酸盐及其他类似物质的“漂白剂”,可能导致牙齿变薄变脆,出现肉眼观察不到的小坑洞。时至今日,“漂白剂事件”余波未息,相关生产厂商和科研机构各执一词,有关部门仍未给出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
在这个节点上,又爆出“牙膏颜色门”,就难怪消费者坐不住了。
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避免消费者出现类似的恐慌情绪?如果恐慌已经蔓延,应如何消解?
首先,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切实负起责任。质监部门对生产领域进行监管,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进行监管,对于牙膏等日用品质量不过关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斩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黑手。“阳光是谜云的天敌”,在涉及广大消费者的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次,企业应加强自律,恪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消费者提供质量靠得住的商品。在相关信息爆出之后,应及时回应消费者的疑问。
最后,消费者也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微博时代,网上各种海量信息泥沙俱下,真假掺半。比如,根据颜色可以判断鸡蛋营养、有伤口时不能吃巧克力等深色食物、草莓畸形膨大会致癌、咖啡超三杯胸部会变小……在看到这些信息时,网民不宜轻信,应多打一个问号,这样或可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