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室内产生的,包括装修材料和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是从室外带入的,包括人为携带和空气渗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兆荣解释说,在室内污染物的研究中,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现实来源,有怎样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考虑通过何种有效途径能够将其去除。
那么,空气净化器能否在此时大显身手呢?
“对于室内环境净化,物理和化学方法都有了相当成熟的概念。”刘兆荣解释说,标准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的均是多级合成的净化手段:第一层拦阻大颗粒,第二层除去小颗粒,接下来是活性炭吸附,最后再进行光处理催化,除去有机物。
但空气净化器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也会受具体使用环境和工艺完备程度的影响。“比如北京的灰霾天,除了颗粒物还有很多有机有害物质,那么就得看净化装置在工艺设计上是否对上述类型都做了组装,如果系统中有这些的话,理论上讲可以起到作用。”刘兆荣说。
然而,令刘兆荣感到忧虑的是,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一些空气净化装置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这些空气净化器,由于其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参照的是实验室研究时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对外宣传报道的时候,可能会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净化效率,而这是基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一个理想结果。”刘兆荣指出,当人们把空气净化器拿到实际场所或环境中去用的时候,会发现其实际应用效果远不如厂商之前所宣传的那样好。
此外,国家层面的监管缺位也为空气净化器市场的不良发展埋下隐忧。“中国对净化器的限制只停留于将它作为一个普通家用电器的程度(即限制了它的用电安全),至于净化器中的净化材料如何实现净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净化,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限定。”
“办公单位、实验室安装空气净化器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普通住宅则不然。”白雪涛说,二者在安装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办公场所内的空气是通过新风风口(是从室外引入空气的风口,空气从室外引入,经过新风风口过滤、杀菌、换热后送入室内)进出的,所以在此安装空气净化器是有很大作用的。”
而普通住宅的空气是由门窗进入的。“我们买来空气净化器一般都放在角落处,而它的净化范围一般在直径2米左右,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空气就不一定能被净化器‘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