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前不知所措
根据上海交大实践团队的调研数据,超过半数游客认为园区内分类垃圾桶标识清晰,81.8%的游客也表示会按此类分类提示操作。但是,当涉及废报纸、纸巾、果皮等具体实物究竟是不是可回收垃圾时,59.4%的游客误把纸巾当做可回收垃圾,而将废电池、餐饮垃圾、果皮等列入可回收范畴的也不少。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有些游客手里拿着垃圾却不知道往哪个箱口扔。当然,还是有人不仔细辨别手里垃圾的‘归宿’,只是想当然地扔掉。”团队组长周晶告诉记者。
分类知识几乎“空白”
绝大多数游客表示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学习,相关知识几乎空白。“就拿纸巾来说,由于易湿性太强,不易回收利用,属不可回收垃圾。”周晶说,遗憾的是,鲜有游客对此有所了解。
此外,近7成受访者认为“每个垃圾桶应贴上丢入物品的简洁图形”。不过,队员们却发现,一些园区常见垃圾在分类垃圾箱上并没有标识。
奖励正确垃圾投放
队员们认为,在分类垃圾桶顶部贴上针对世博游客携带物品,如食品袋、饮料瓶、纸巾等标识,更能方便游客判断。这种做法也适应于今后举办大型展会。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些特色分类垃圾箱。如当游客投入饮料瓶、易拉罐时,垃圾桶可以“吐”出纪念硬币,引导游客投放可回收垃圾。
错误投放垃圾,会对垃圾回收造成很大不便。团队成员表示,关键还在于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分类垃圾箱的尴尬局面在平时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在日本,如果垃圾投放不当,会有一定罚款措施。小区工作人员也会邀请户主参加为期一星期的专题学习班,我们也可以有所借鉴。”“绿色放飞”实践团队倡议,每个人行动起来,正确投放可回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