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又一个成功解决城市垃圾难题的案例在世博园区内生动演示,为申城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管理人员、小区业委会成员等各界人士共同参观世博园,近距离感受垃圾分类成功经验后,纷纷献计献策。
学台北随袋征收
丁美真(上海市人大代表):台北案例馆给我的感觉是震撼。10年间,台北家庭垃圾量减少67%,资源回收率从2.4%提高到45%,今年年底有望做到垃圾完全零填埋!台北市民能做到的,上海市民也能学着做。
最关键的是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办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费垃圾袋,除了不收费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别的垃圾扔得越多收费越高。这样才能把市民的观念转变到“我要分类”上。垃圾正确分类后,市民真正花在垃圾袋上的钱就少了。
8月上旬市统计局的调查表明,31.2%的受访市民表示完全能接受征收垃圾处理费,35.5%表示勉强能够接受,有14%表示无所谓,只有19.3%表示反对。
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
王震(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废管科科长):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是一项系统工程,收、装、运各个环节都要畅通,才能保证垃圾分类得以完全实施。现在上海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并不完善,一方面许多废旧物资无处可去,另一方面一些回收企业“吃不饱”,整个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如何促成整个回收链条的形成,尤其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推动。
小区硬件设备要跟上
李惠萍(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副院长):垃圾分类,硬件设备不可或缺。万科向七宝地区数千户居民赠送双色分类垃圾桶,这比只是嘴上说说更具有实际操作性。这项公益性活动应继续推广。能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的生活垃圾生化垃圾处理机也是个好帮手。虽然它价格不菲,但可以研制价格更低廉的相同功能机器,让这些看得见的环保教材更贴近大众。
中心城区可先行试点
曹海龙(保利十二橡树小区物业经理):上海人口多,大规模推行新政可能效果未必好。我建议从卢湾、静安、黄浦等中心城区中挑选一至两个区先行试点全面系统的垃圾分类,完善后再推广到全市。
让民间机构多发挥作用
胡敏(上海市人大代表):申城富有爱心、热爱环保的人士数量相当多,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民间机构、团体和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宣传、带动广大市民熟悉垃圾分类,尽快由不熟知到熟悉,进而习惯。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李霞(静安丽舍业委会副主任):瑞典馆中,普通瑞典人的厨房橱柜里面居然放的是各种分类垃圾,这是每个瑞典孩子都会做的。我们不妨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环保教育,让他们带动大人一起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