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地沟油?”旭东博士一声大喊,“肚肚饿”快餐店老板双腿发软,手中的饭盒差点打翻。
旭东博士是一位食品安全学专家,由于时常加班,他与助手们就常叫科研楼对面“肚肚饿”快餐店的外卖。博士总是怀疑这家快餐店的饭菜里用了地沟油,苦于没有证据。
如何检验出“肚肚饿”快餐店送的外卖是否用了地沟油,一直让旭东博士犯愁。
把“肚肚饿”快餐店外卖送来的饭菜里的油,进行理化检验,都符合卫生标准,分子检测,与刚压榨的菜油也没什么区别,说来也是啊!你进到“肚肚饿”快餐店就能看到,店里挂满了各级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店老板还经常自吹“咱店里的检验合格证比菜品都多”。
采用猫捉老鼠,夜晚蹲点守候,追踪快餐店的食用油进货渠道。博士和助手们忙活了大半个月,也一无所获。“肚肚饿”快餐店在国内开有上百家分店,设在本市的菜品加工厂就有十五家,每个工厂只负责制作一道菜的一个工序,这也是让旭东博士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他借鉴了几十年前的电影《无间道》做法,悄悄在“肚肚饿”快餐店里安插了两名得力助手做卧底,因为“肚肚饿”快餐店的保密措施严密,大半年过去了还是无功而返。
一筹莫展时,有助手提议:辨别不了地沟油,咱们想办法给食用油先安装个跟踪器,让油自己跟踪自己。
听到此语,博士眼前一亮露出了笑脸!博士的妻子是一位高分子生物学专家,主要研究生物纳米级芯片。她前几天告诉博士,她的科研团队,刚刚从玉米胚芽中培养出一种可以循环记录物体温度变化的植物纳米芯片。
众所周知从地沟油中提炼出“食用油”时,要经过高温和化学物质处理,博士设计:先在新鲜的食用油里放入植物芯片,植物芯片就与油混合在一起,当不法商贩炼制和使用地沟油时,芯片就能自动记住温度变化以及炼油时使用的化学物质,这些数据,就可以作为判断地沟油的依据。
问题是芯片要随食用油进入人体,油中的芯片要不被人体吸收,而且没有副作用才行。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旭东博士与妻子共同合作,将植物纳米芯片在植物生长期间,植入到植物纤维素分子中,让植物纤维素给芯片当防护服,人体因为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纤维素进入人体,也就不被人体吸收。
“博士,你不要乱讲喔,大家都知道,我店里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比菜品还多,我怎么会使用地沟油呢?”“肚肚饿”快餐店老板急忙申辩。
博士笑而不语,拿出滴管,从饭菜里轻轻吸出一滴油,放入α隧道扫描显微镜前,几秒钟后计算机显示---通过提出植物芯片的相关数据,初步得出结论:该油组成部分中被重复使用3次占30%,被重复使用4次占20%,被重复使用5次占20%⋯⋯9%不属于食用油⋯⋯快餐店老板看到这里,身体一哆嗦,咣当倒地,晕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