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越是憧憬美丽中国,越是不满意环保现状。民意民声如此强烈,环保问题成了今年两会的一大焦点,并且直接体现在代表的投票中。无论是政府的环保部门还是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应该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然而,在中国,环保问题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问题。面对人民的不满意,环保部门和执法监督者想必也有不少的委屈。但不管怎样,既然“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压力也就是动力。更重要的是,换个角度看,民意压力其实是在为环保部门“撑腰”。对向来“弱势”的环保部门来说,民意的力量,如今已成为“硬起来”最有力的“尚方宝剑”。
过去一些地方之所以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上马、引进污染项目,或默许或纵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多半是由于扭曲的政绩观,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不惜制造“带毒的GDP”。对此,作为地方政府下属的环保部门,往往不是不想说“不”,而是有话说不出,说了也没管用,想“硬起来”也力不从心。面对各种“请托”“施压”,若是处置“不当”、惹恼了主政者,后果很严重。一些地方企业之所以排污还能“达标”,“偷排”还能逃避监管,折射的正是环保执法难。
如今,强烈的民意,让地方政府在“接收”高污染项目时,不得不“掂量掂量”;对“带毒的GDP”,不得不权衡再三。此时,环保部门要真的“硬起来”,积极作为,那些意欲干涉施压的地方政府领导才会有所忌惮。
没有美丽中国,就没有中国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渴望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提高环保门槛,还旧账不欠新账,强化环保职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硬起来”的时候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