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厅获悉,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实施“天保工程”至今,已有198万余公顷森林得到休养生息,部分天然林资源获得恢复性增长,取得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双赢”,有效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
青海省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张胜邦介绍说,2000年,青海省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江源头”地区全面启动实施为期11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为39.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54.3%。工程实施后,三大江河源头地区全面遏制林区乱采滥挖、偷捕盗猎行为,走上了保护与培育并重的新路子。
张胜邦说,“天保工程”实施11年来,已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昔日的伐木人成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育林人,不仅使长期消耗采伐天然林的现象得以有效遏制,天然林资源得到精心保护和休养生息,而且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渠道,使民生得到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共完成公益林建设455.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44万亩,封山育林399.05万亩,飞播造林27.36万亩。经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公益林建设,经国家林业局认定新增森林面积6.8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68个百分点,提高到现在的8.6%,超过5.41%的森林覆盖率预期目标。
除了“天保工程”,青海省还在全省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全省森林覆盖率从本世纪初的3.1%提高到5.28%,有效地促进和加快了青海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